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“那时,花蜜是它们的主要食谱。”
“熊猫蚂蚁外骨骼上的毛状体还有另外一种作用,就是减缓水分流失。”
“这和它们常常生活的环境是有关系的。”
“熊猫蚂蚁的主要天敌是食蚁兽。”
“如果它们有幸存活了下来,那么它们就可以存活最长两年的时间。”
江南一口气将熊猫蚂蚁的主要生活习惯和繁殖情况讲完。
低头看向直播间,发现公屏上空空如也。
只有少数几个观众在发送着弹幕。
至于其他观众,则还在聚精会神的打量着照片中的熊猫蚂蚁。
他们太喜欢这种可爱的小蚂蚁了,恨不得立刻亲密接触一番。
这种迫切激动的心情,就跟外国人看到熊猫是一样的道理。
外国人很喜欢熊猫,可以说是到了近乎于狂热的程度。
2013年3月,有两只熊猫“二顺”和“大毛”被租借到了加拿大。
当它们乘坐专机到多伦多市的时候,加拿大可谓是举国欢腾。
全国上下基本上能去机场的人,都举着牌子前去迎接了。
没办法去现场的人怎么办呢?
加拿大最古老的广播电视台CBC直接开了一个名为“熊猫的巨星之力”在线直播节目,全程报道了这对熊猫的一举一动。
甚至加拿大前总理都要亲自迎接。
熊猫在转运过程的表情,直播节目事无巨细的全程跟拍。
据说这档在线直播节目创下来的收视纪录,在之后的很多年都未被打破。
后来,CBC电视台食髓知味的轮番请了动物园哺乳动物负责人、负责协调大熊猫运输的联邦快递发言人、还有加拿大议员作为嘉宾,整整讨论了一周关于大熊猫的种种。
这一年,不仅CBC电视台笑了,多伦多动物园也笑了。
因为该年动物园的游客数量猛增到140万人次。
这是个什么概念呢?
要知道多伦多市总人口一共不过592多万人。
也就是说,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去多伦多动物园。
后面大熊猫旅居国外,国家领导人亲自迎接已经成为了“标配”。
2014年,大熊猫“星微”和“好好”由华夏前往比利时,首相迪吕波就亲自到布鲁塞尔机场迎接熊猫专机。
还有在更早以前,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情。
1972年,华夏将一对熊猫作为礼物赠送给米国,希望以熊猫作为友谊使者,改善中美两国关系。
熊猫的到来在当时的米国民众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。
米国国内甚至为了熊猫应该安顿在哪家动物园而激烈争论。
而在大熊猫“兴兴”和“玲玲”到达米国首都华盛顿的时候,当天有超过8000名米国观众的冒雨前来迎接。
熊猫馆开馆与观众见面第一个月,参观者甚至创纪录的超过了100多万。
大明:家父永乐,永镇山河 造物之谜 不死妖帝 回到古代:我靠经商富可敌国 地狱狂医 转运福宝四岁半 财神宝宝驾到,全家财运爆棚了 剑域天魔 逍遥假太监 离婚后,美娇妻后悔了 小农不好惹 爆!顶流他小姑姑在慢综被团宠了 丫鬟小福妻 全修真界都是我的徒子徒孙 偏执大佬又犯病:少爷冷静点 全能主角导师 不当对照组,我上家庭综艺爆红了 我核污染系法师,毒性强点不过分吧? 都市狂仙 且以深情共此生